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知识和专业技巧,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音乐研究、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及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科专业方向及导师

    详见附录一

     

    三、学制    三年

     

    四、招生规模及学科预分名额

    我院面向全国招生。预计招收100名,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最后决定各学科专业的计划内、外招生额度的分配。预分名额详见附录一。

     

    五、报考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b.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c.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且达到我院研究生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专业要求的人员;

    d.已在非音乐类专业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仅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⑶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2、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我院组织的单独考试:

    符合报考条件1中第⑴、⑶、⑷各项要求;

           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3、已在内地(祖国大陆)学习的港、澳、台应届毕业本科生、硕士生或在内地供职的港、澳、台人士报考我院硕士生,可参照统考考生同样办法办理报名手续,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硕士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不设政治理论课)。

    六、报名

    所有考生均采用先网上报名、现场报名的方式。网上报名时间为2006年10月10日10月31日每天9:00—22:00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考生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考生本人的网上报名号和密码请务必牢记)

    推荐免试生网上报名之前,须到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领取免试校验码。

     

    指定现场报名与资格审查地点

    报考类别

    指定报考点

    推荐免试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单独考试

    港、澳、台学生

    全国统考

    注意:⑴报考理论专业(专业课为笔试试卷)的外省(市、自治区)考生如无法在上海报名考试,也可至当地省(市、自治区)高招办指定的报考点报名参加考试。

    ⑵理论专业包括:中国音乐史论研究学科各方向、外国音乐史论研究学科各方向、系统音乐学研究学科各方向、作曲、电子音乐作曲与指挥学科之作曲、电子音乐作曲方向(不含指挥方向)、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各研究方向(不含视唱练耳教学研究方向),应用音乐与传媒学科之电子音乐设计、录音艺术研究、音乐剧作曲、音乐戏剧研究、通俗音乐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科各方向。(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可查询附录)

    ⑶请考生务必仔细核查自己所报专业方向的指定报考点,认真阅读省级高招办、报考点以及我院的网上公告,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错误、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报名事项

    1、11月10日14日,考生本人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及学历证书原件(应届毕业生须带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到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现场报名、资格审查、网上报名信息确认、缴费、照相、打印并确认考生信息表。现役军人按总政治部规定办理;

    2、考生在指定报考点办理完毕资格审查等手续后,在规定时间内将以下报考材料迳寄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有突出成绩或犯过严重错误的考生,应提供翔实的材料;

    考生类别

    需交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材料

    所有考生

    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交学生证复印件、同等学力考生交专科毕业证书复印件)

    有曲目要求的考生提交《研究生招生考试曲目表》(下载路径:上音主页www.shcmusic.cn“研究生部”板块下“研究生表格下载”)

    同等学力考生

    除上述表格以外,另交报考专业领域的两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信

    单独考试考生

    除上述表格外,另交报考专业领域的两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信(含专家联络方式)、单位推荐信、公开发表论文的复印件(含刊物封面、目录页)

    3、以上材料须于11月20日之前寄至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以邮戳为准)。

    4、港、澳、台学生、单独考试考生和我院推荐免试生进行网上报名后,持学历证书原件(推免生持学生证)和身份证到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并缴纳报考费,并在规定报名时间内(11月10日14日)到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桂林路100号)办理现场报名、读信息卡、采集数码相片等手续。

    5、我院审查考生报考材料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核发准考证;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6、报考者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报名材料与报考费概不退还;

    7、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需如实填写自学情况,进入复试后,须加试两门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详见附录三);

    8、除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以外,其他考生报名时无需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院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9、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于2006年9月18-27日每天9:00-22:00进行网上预报名,预报名信息为有效信息,待报名网站开通后(10月10日31日),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如没有进行预报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在报名网站开通后(10月10日-31日)进行网上报名。

    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http://yz.chsi.cn。

     

    七、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合格者凭通知参加复试,考生可登陆我院网站查询复试名单。

    2、初试日期2007年1月20日-22日(具体考试时间见准考证,届时专业考试同时进行。)

           复试日期2007年4月-5月,具体日期见复试通知书。

    3、初试地点:在上海师范大学报考的考生,其政治、外语及笔试专业课在本市研招办指定地点参加考试;在外省(市、自治区)指定报考点报考的考生,在当地省(市、自治区)研招办指定的考点参加考试;报考各表演及教学法专业的全国统考考生(含港、澳、台学生)、单独考试考生一律在上海参加考试。

           复试地点:上海音乐学院本部

    4、文化课考试

    ⑴国家统考的政治、外语,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

    ⑵单考的政治由我院命题,英语由上海市统一命题。

    5、专业课考试

    报考各表演及教学法专业的全国统考考生(含港、澳、台学生)、单独考试考生一律在本院参加专业考试(在上海报名)。

    报考各表演及教学法专业的全国统考考生(含港、澳、台学生)、单独考试考生,其专业考试曲目应根据要求在《考试曲目表》中填写清楚,并在初试前规定时间内2006年11月20日之前)交至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逾期不交者不得参加专业考试。曲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考试时提交自备的伴奏乐谱(不接收简谱)。

    ⑶凡参加复试者,请携带本人论文(音乐学及作曲理论各方向),作品(作曲或作曲理论方向)或音乐会节目单(表演类各方向)等,以供参阅。

    6、复试资格审查

       考生携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带学生证)于复试前至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办理资格审核、缴纳复试费事宜。具体日期见复试通知书。

    7、各方向初、复试科目见附录二。

    8、各专业方向的考试具体要求见附录四。

    9、参考书目见附录五。

     

    八、录取

    根据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招生规模和录取分数要求,参照本院各学科专业的招收名额预分方案,依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成绩,并结合平时学习成绩、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和专业发展潜能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拟定录取名单。

    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培养硕士生须在录取前签订合同。

     

    九、住宿

            住宿费预定每年约1500元左右(家住上海或工作单位在沪的一律走读,其他学生根据学院现有条件尽量安排)。

     

    十、学习期间的待遇     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涉及招生工作的相关问题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为准。


    附录一:学科专业专业方向与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预分名额

    指导教师

    中国音乐史论研究

    中国古代音乐史

    6

    陈应时">陈应时教授,赵维平">赵维平教授,洛教授

    乐律学

    陈应时教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教授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

    江明惇">江明惇教授,黄白">黄白教授,黄允箴">黄允箴教授,王璨副教授,郭树荟副教授,乔建中研究员(外聘)

    东方音乐研究

    赵维平教授

    外国音乐史论研究

    西方音乐史

    6

    沈旋">沈旋教授,杨燕迪">杨燕迪教授,陶辛">陶辛教授,孙国忠副教授

    作品分析

    钱亦平">钱亦平教授,陈鸿铎">陈鸿铎教授

    和声风格分析

    孙维权">孙维权教授

    音乐文献编译

    英语:汤亚汀译审,孙国忠副教授

    德语:姜丹副译审

    日语:赵维平教授

    系统音乐学

    研究

    音乐美学

    6

    韩锺恩">韩锺恩教授,杨燕迪教授

    民族音乐学

    教授,肖教授,曹本冶">曹本冶教授(外聘),应有勤副研究员

    乐器学

    应有勤副研究员

    音乐批评

    韩钟恩">韩钟恩教授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教授

    作曲、

    电子音乐作曲与指挥

    作曲

    6

    杨立青">杨立青教授,徐孟东">徐孟东教授,赵晓生">赵晓生教授,何训田">何训田教授,

    贾达群">贾达群教授,瞿小松">瞿小松教授,朱世瑞">朱世瑞教授,吴粤北">吴粤北教授,

    安承弼教授,徐仪教授(特聘),谭盾">谭盾教授(特聘),

    尹明五副教授,强斌副教授,赵光副教授,叶国辉副">叶国辉副教授,

    周湘林副教授,吕黄副教授,徐坚强副教授,

    朱晓谷教授(民乐)

    电子音乐作曲

    2

    安承弼教授,吴粤北教授,叶国辉副教授

    指挥(含乐队指挥和合唱指挥)

    2

    张国勇">张国勇教授,黄晓同教授,张眉副教授,曹通一副教授(合唱)

     

    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技术理论研究

    8

    孟东教授,赵晓生教授,何训田教授,贾达群教授,

    朱世瑞教授,尹明五副教授,陈强斌副教授,赵光副教授

    复调技法研究

    林华">林华教授,徐孟东教授

    复调史论研究

    林华教授

    音乐分析研究

    贾达群教授,吕黄副教授

    和声史论研究

    林华教授

    和声技术研究

    赵晓生教授,张巍">张巍教授

    配器技术研究

    尹明五副教授

    民族管弦乐法研究

    仲康副教授

    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蒋维民教授,周温玉副教授

    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预分名额

    指导教师

    应用音乐与传媒

    电子音乐设计

    1

    吴粤北教授,陈强斌副教授

    录音艺术研究

    2

    吴粤北教授

    音乐剧作曲

    3

    金复载教授

    音乐戏剧研究

    陶辛教授

    通俗音乐研究

    陶辛教授

    音乐剧声乐

    王作欣教授

    双排键电子琴演奏与创编

    4

    朱磊副教授

    打击乐

    薛宝伦副教授,杨茹文副教授

    古典吉他

    叶登民副教授

    巴扬手风琴

    徐达维副教授

    声乐表演艺术

    美声

    5

    周小燕">周小燕教授,刘若娥教授,张仁清教授,徐宜教授,陈敏庄教授,胡逸文副教授,廖昌永">廖昌永教授,顾平教授,

    陈其莲教授(外籍),陈小群教授,宋波教授,

    葛毅副教授,陈星副教授,谢乐副教授

    民声

    3

    鞠秀芳教授,常留柱教授,郑倜教授,石林副教授,方琼副教授

    钢琴表演艺术

    6

    陈鸿宽教授(外籍),姚世真教授,赵晓生教授,周士瑜教授,

    李民铎教授,杨韵琳教授,周薇教授,毛翔宇教授,

    巢志珏副教授,苏彬副教授,陈彦新副教授,盛一奇副教授,

    周铿副教授,江晨副教授,唐哲副教授

    西洋管弦乐表演艺术

    小提琴

    6

    郑石生教授,俞丽拿">俞丽拿教授,丁芷诺教授,

    陈新之教授,何弦教授

    中提琴

    沈西蒂教授

    大提琴

    曹敏教授(外籍),陈九鹤副教授

    低音提琴

    巢晖副教授

    竖琴

    张小杰副教授

    乐器修造艺术

    华天礽教授

    长笛

    6

    何声奇副教授,朱工艾副教授(外籍)

    双簧管

    孙铭红教授,沙剑麟副教授

    单簧管

    赵曾茂教授

    大管

    赵准副教授,刘照陆(国家一级演奏员)

    小号

    陈嘉敏教授(外籍)

    长号

    罗光鑫教授,陈嘉敏教授(外籍)

    圆号

    陈嘉敏教授(外籍)

    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预分名额

    指导教师

    民族管弦乐表演艺术

    二胡

    5

    王永德教授、霍永刚副教授

    古筝

    何宝泉教授,孙文妍副教授,王蔚副教授

    琵琶

    李景侠教授、周丽娟副教授

    柳琴、中阮

    吴强副教授

    古琴

    龚一(国家一级演奏员)(外聘)、戴晓莲副教授

    唢呐

    3

    刘英副教授

    笛子

    詹永明教授(外籍)

    徐超铭教授

    音乐教育

    音乐审美心理学

    8

    林华教授, Wolfgang Mastnak教授(外聘)

    音乐教育史

    刘靖之教授(外聘)

    音乐教育综合教学法

    余丹红副教授、杨燕宜副教授

    音乐教育比较研究

    余丹红副教授

    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

    余丹红副教授,杨燕宜副教授

    音乐教育管理

    江明惇教授

    表演史论与教学法

    钢琴艺术理论研究

    9

    赵晓生教授,周薇教授

    钢琴教学法

    赵晓生教授,周士瑜教授,周薇教授,邵丹教授,

    巢志珏副教授,苏彬副教授,盛一奇副教授,江晨副教授,

    方百里副教授,周铿副教授

    声乐教学法

    美声:张仁清教授,徐宜教授,廖昌永教授,顾平教授,

    陈其莲教授(外籍),倪瑞霖研究员,宋波教授,

    莫纪纲(文艺二级)(外聘)

    民声:常留柱教授,石林副教授

    钢琴即兴演奏与教学研究

    孙维权教授

    西洋管弦

    乐教学法

    小提琴

    郑石生教授,俞丽拿教授,丁芷诺教授,陈新之教授,何弦教授

    中提琴

    沈西蒂教授

    大提琴

    林应荣教授,曹敏教授(外籍)

    竖琴

    张小杰副教授

    长笛

    何声奇副教授

    双簧管

    孙铭红教授,沙剑麟副教授

    单簧管

    赵曾茂教授

    小号

    陈嘉敏教授(外籍)

    长号

    罗光鑫教授,陈嘉敏教授(外籍)

    圆号

    陈嘉敏教授(外籍)

    民族管弦

    乐教学法

    二胡

    王永德教授

    古筝

    何宝泉教授,孙文妍副教授,王蔚副教授

    琵琶

    李景侠教授

    柳琴、中阮

    吴强副教授

    唢呐

    刘英副教授

    徐超铭教授

    注:共预分97名,预留3名,由院招生委员会主任掌握。


    附录二:各方向初、复试科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共四门)

    复试科目

    050402音乐学

    101政治②201英语

     

    中国音乐史论研究

    01★中国古代音乐史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2音乐分析基础B

    511中国古代音乐史⑥611口试A

    02★乐律学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2音乐分析基础B

    512乐律学基础理论⑥611口试A

    0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1音乐分析基础A

    51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⑥611口试A

    04★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2音乐分析基础B

    514中国传统音乐理论⑥611口试A

    05★东方音乐研究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1音乐分析基础A或412音乐分析基础B

    515东方音乐研究⑥611口试A

    外国音乐史论研究

    06★西方音乐史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1音乐分析基础A

    516西方音乐史⑥611口试A

    07★作品分析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1音乐分析基础A

    517作品分析⑥611口试A

    08和声风格分析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1音乐分析基础A

    518和声分析与写作⑥611口试A

    09音乐文献编译(该方向初试外语语种详见注)

    英语:③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1音乐分析基础A或413第二外语基础

    日语:③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1音乐分析基础A或413第二外语基础

    德语:③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4音乐评论文写作

    519音乐文献阅读与翻译⑥611口试A

    系统音乐学研究

    10★音乐美学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1音乐分析基础A

    520音乐美学基础⑥611口试A

    11★民族音乐学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⑤411音乐分析基础A或412音乐分析基础B

    521民族音乐学⑥611口试A

    12乐器学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2音乐分析基础B

    522乐器学基础理论⑥611口试A

    13音乐批评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1音乐分析基础A

    523音乐批评学基础⑥611口试A

    14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④412音乐分析基础B

    524少数民族音乐研究⑥611口试A

    作曲、电子音乐作曲与指挥

    15★作曲

    712作曲综合理论④415室内乐写作A

    525音乐分析B⑥611口试A

    16电子音乐作曲

    712作曲综合理论④416电子音乐作曲

    525音乐分析B⑥611口试G

    17指挥

    714中外音乐史论④417指挥

    526和声与曲式⑥611口试B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共四门)

    复试科目

    作曲技术理论

    18★作曲技术理论研究

    712作曲综合理论④418作曲理论专题论文写作或419室内乐写作B

    525音乐分析B⑥611口试A

    19★复调技法研究

    712作曲综合理论④420复调分析或421赋格曲写作

    525音乐分析B⑥611口试A

    20★复调史论研究

    712作曲综合理论④420复调分析或421赋格曲写作

    525音乐分析B⑥611口试A

    21★音乐分析研究

    712作曲综合理论④422音乐分析A

    527分析理论专题研究论文写作或528室内乐写作B⑥611口试A

    22和声史论研究

    712作曲综合理论④423和声分析或424和声写作

    525音乐分析B⑥611口试A

    23和声技术研究

    712作曲综合理论④423和声分析或424和声写作

    525音乐分析B⑥611口试A

    24★配器技术研究

    712作曲综合理论④425总谱分析A或426管弦乐配器

    525音乐分析B⑥611口试A

    25民族管弦乐法研究

    712作曲综合理论④427总谱分析B或428民族器乐曲写作

    525音乐分析B⑥611口试A

    26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712作曲综合理论④429视唱练耳

    525音乐分析B⑥611口试A

    应用音乐与传媒

    27电子音乐设计

    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④430音频技术与电子音乐

    529音乐音响分析与制作⑥611口试A

    28录音艺术研究

    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④431音频技术与录音艺术

    530音乐音响分析与合成⑥611口试A或口试C

    29音乐剧作曲

    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④432音乐剧唱段写作

    531爵士和声与音响⑥611口试A

    30音乐戏剧研究

    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④433音乐戏剧史论基础

    532音乐分析基础C⑥611口试A

    31通俗音乐研究

    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④434通俗音乐研究

    532音乐分析基础C⑥611口试A

    32音乐剧声乐

    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④435音乐剧声乐

    526和声与曲式⑥611口试B

    33现代器乐

    (含双排键、打击乐、古典吉他、巴扬手风琴)

    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④436现代器乐演奏

    526和声与曲式⑥611口试B

    声乐表演艺术

    34声乐表演艺术

    714中外音乐史论④437声乐演唱A

    526和声与曲式⑥611口试B

    钢琴表演艺术

    35钢琴表演艺术

    714中外音乐史论④438钢琴演奏A

    526和声与曲式⑥611口试A

    西洋管弦乐表演艺术

    36西洋管弦乐演奏

    714中外音乐史论④439西洋管弦乐演奏A

    526和声与曲式⑥611口试B

    民族管弦乐表演艺术

    37民族管弦乐演奏

    714中外音乐史论④440民族管弦乐演奏A

    526和声与曲式⑥611口试B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共四门)

    复试科目

    音乐教育

    38音乐审美心理学

    716音乐教育综合理论④441音乐审美心理学

    533音乐体裁与风格⑥611口试E

    39音乐教育史

    716音乐教育综合理论④442音乐教育史

    533音乐体裁与风格⑥611口试E

    40音乐教育综合教学法

    716音乐教育综合理论④443综合教学法

    533音乐体裁与风格⑥611口试E

    41音乐教育比较研究

    716音乐教育综合理论④444比较音乐教育学

    533音乐体裁与风格⑥611口试E

    42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

    716音乐教育综合理论④445音乐课程与教学

    533音乐体裁与风格⑥611口试D

    43音乐教育管理

    716音乐教育综合理论④446音乐教育管理学

    533音乐体裁与风格⑥611口试F

    表演史论与教学法

    44钢琴艺术理论研究

    715英语钢琴艺术理论文献阅读④447钢琴演奏B

    526和声与曲式②612钢琴艺术理论命题写作

    45钢琴教学法

    714中外音乐史论④448钢琴演奏C

    534音乐专业基础及教育理论②611口试H

    46声乐教学法

    714中外音乐史论④449声乐演唱B

    534音乐专业基础及教育理论②611口试D

    47钢琴即兴演奏与教学研究

    714中外音乐史论④450和声写作与演奏

    534音乐专业基础及教育理论②611口试I

    48西洋管弦乐教学法

    714中外音乐史论④451西洋管弦乐演奏B

    534音乐专业基础及教育理论②611口试H

    49民族管弦乐教学法

    714中外音乐史论④452民族管弦乐演奏B

    534音乐专业基础及教育理论②611口试H

    注:1、口试A含乐器演奏、口试B不含乐器演奏、口试C含音响听辨、口试D含公开课测试、口试E含乐器演奏及公开课测试、口试F含乐器演奏、伴奏及公开课测试;口试G含上机操作;口试H 含公开课测试及试奏;口试I含钢琴演奏、试奏及即兴演奏。

    2、带“▲”者为重点学科,带“”者为具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专业方向。

    3、音乐文献编译研究方向初试外语:

    (1)报考英语方向:初试外语语种必选英语

    (2)报考德语方向:初试外语语种任选英语、日语、俄语

    (3)报考日语方向:初试外语语种必选日语

    4、音乐学各方向说明:音乐分析基础包括形态分析(70%)与和声分析(30%),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分为两类:A(西方音乐作品的形态分析)为西方音乐史、作品分析、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音乐美学、通俗音乐研究、和声风格分析、音乐文献编译、音乐戏剧研究考试类别;B(中国音乐作品的形态分析)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乐律学、乐器学考试类别;东方音乐研究和民族音乐学可在A(西方音乐作品的形态分析)或者B(中国音乐作品的形态分析)中任选一类。A、B两种考试类别中均包含有和声分析,和声分析部分不再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分类。

    5、预计招生名额为100名(以国家公布的额度为准)

     

     

     

     

    附录三: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学科专业

    加试科目一

    加试科目二

    中国音乐史论研究

    外国音乐史论研究

    系统音乐学研究

    应用音乐与传媒(音乐戏剧研究、通俗音乐研究)

    音乐学导论

    音乐评论文写作

    作曲、电子音乐作曲与指挥(不含指挥)

    作曲技术理论

    应用音乐与传媒(电子音乐设计、录音艺术研究、音乐剧作曲)

    二十世纪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

    音乐教育

    表演史论与教学法(小提琴教学研究法、钢琴即兴演奏与教学研究)

    作曲技术理论基础

    (包括和声、赋格分析、曲式分析

    视唱练耳

    钢琴表演艺术

    表演史论与教学法(钢琴教学法、钢琴艺术理论研究)

    钢琴艺术史

    视唱练耳

    声乐表演艺术

    应用音乐与传媒(音乐剧声乐)

    表演史论与教学法(声乐教学法)

    钢琴基础

    视唱练耳

    作曲、电子音乐作曲与指挥(指挥)

    西洋管弦乐表演艺术

    应用音乐与传媒(双排键电子琴演奏与创编、打击乐、古典吉他、巴扬手风琴)

    表演史论与教学法(西洋管弦乐教学法<不含小提琴教学法>)

    民族音乐概论

    视唱练耳

    民族管弦乐表演艺术

    表演史论与教学法(民族管弦乐教学法)

    戏曲、曲艺课程

    民族器乐概论

     


    附录四:各专业方向考试具体要求

    一、中国音乐史论研究、外国音乐史论研究、系统音乐学研究

    初试:

    1、专业基础课一:711“音乐学综合理论”(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以下的五个门类中选择两项作答,但不得选择属于自己主课的门类。

    a) 西方音乐史

    b) 中国音乐史

    c) 音乐美学

    d) 世界音乐

    e) 中国传统音乐

    第二部分:命题论文(2000字左右)

    2、专业基础课二:411“音乐分析基础A”、412“音乐分析基础B”均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100分)。411“音乐分析基础A”为西方音乐作品的形态分析;412“音乐分析基础B”包括两个部分:(1)谱例分辨(40分。根据大纲所规定的曲目范围对所属的乐种、曲目进行谱面上的分辨);(2)音乐分析(60分。根据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对命题所指定的乐曲进行分析,内容包括音乐形态以及相关的人文背景等知识。)

              412“音乐分析基础B”请参看大纲的参考书目:《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周青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二部分:和声分析(50分)

    复试:

    1、笔试: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各方向初、复试科目

    2、口试:含乐器演奏,乐器自选

    另:复试时需提交一篇论文(5000字以上)及一篇译文(2000字以上)

     

    二、作曲、电子音乐作曲与指挥

    (一)作曲

    作曲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2“作曲综合理论”(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配器、作曲、和声、复调、名词解释五部分:

    (共答两部分)必答配器部分,选答和声、复调、名词解释中的一个部分

    a) 作曲:钢琴独奏写作(10小节以上)

    b) 和声:8-10小节和声写作

    c) 复调:根据所给要求,写作8-10小节左右的三部复对位

    d) 配器:将所给钢琴谱片段(6小节左右),改编成双管编制的乐队总谱

    e) 名词解释:作曲技术理论及史论名词解释或简答

    2、专业主课: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各方向初、复试科目

    复试:

    1、笔试:525音乐分析B

    2、口试:含乐器演奏

    另:考生需提交本人作品1至2件(附录音资料最好)

     

    民乐作曲

    1、专业基础课:712“作曲综合理论B”(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配器(民族器乐)、作曲、和声、复调、名词解释五部分:

    (共答两部分)必答配器(民族器乐)部分,选答和声复调名词解释中的一个部分

    a) 作曲:钢琴独奏写作(10小节以上)

    b) 和声:8-10小节和声写作

    c) 复调:根据所给要求,写作8-10小节左右的三部复对位

    d) 配器:将所给钢琴谱片段(6小节左右),改编成大型民族管弦乐队总谱

    e) 名词解释:作曲技术理论及史论名词解释或简答

    2、专业主课:写一首民族器乐独奏曲(指定乐器)

    复试:

    1、笔试:民族室内乐写作

    2、口试:含乐器演奏

    另:考生需提交本人作品1至2件(附录音资料最好)

     

    (二)电子音乐作曲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2“作曲综合理论”(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配器、作曲、和声、复调、名词解释五部分。

    (共答两部分)必答配器部分,选答和声、复调、名词解释中的一个部分

    a) 作曲:钢琴独奏写作(10小节以上)

    b) 和声:8-10小节和声写作

    c) 复调:根据所给要求,写作8-10小节左右的三部复对位

    d) 配器:将所给钢琴谱片段(6小节左右),改编成双管编制的乐队总谱

    e) 名词解释:作曲技术理论及史论名词解释或简答

    2、专业主课:417“电子音乐作曲”(根据指定的纵向音高、图形、编制和表情等参数创作相应长度的音乐片断)

    复试:

    1、笔试:525音乐分析B

    2、口试:不含乐器演奏,加试上机操作,应有一定的电子音乐软件与硬件的操作基础。

    另:需提交本人作品1-2件(复录音资料最好),同时需提交电子音乐作品1-2件(文件、音频和乐谱资料等)

     

    (三)指挥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4“中外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2、专业主课:417“指挥”

    乐队指挥: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基《第五交响曲》、

    德彪西《牧神午后》,任选其中一首。

    合唱指挥:贝多芬《D大调庄严弥撒》、勃拉姆斯 大合唱《命运之歌》、威尔地《安魂曲》、

    奥尔夫 清唱剧《卡尔米娜·布拉拿》、普罗科菲耶夫 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三交响曲》,任选其中一首。

    复试:

    1、笔试:526“和声与曲式”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50%)

    第二部分:和声(50%)

    2、口试:不含乐器演奏

     

    三、作曲技术理论

    初试:

    1、   专业基础课:712“作曲综合理论”(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配器、作曲、和声、复调、名词解释五部分:

    (共答两部分)必答作曲部分,选答配器、和声、复调、名词解释中的一个部分,但不得选择属于自己研究方向的部分。

    a) 作曲:钢琴独奏写作(10小节以上)

    b) 和声:8-10小节和声写作

    c) 复调:根据所给要求,写作8-10小节左右的三部复对位

    d) 配器:将所给钢琴谱片段(6小节左右),改编成双管编制的乐队总谱

    e) 名词解释:作曲技术理论及史论名词解释或简答

    2、专业主课: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各方向初、复试科目

    复试:

    1、笔试:525音乐分析B(音乐分析研究方向除外)

    527分析理论专题研究论文写作或528室内乐写作B(音乐分析研究方向)

    2、口试:含乐器演奏

    另:考生需提交论文或作品1至2件

     

    四、应用音乐与传媒

    (一)电子音乐设计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 (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制作基础、计算机基础、配器五部分:

    (共答两部分)必答音乐制作基础部分,选答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计算机基础、配器中的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音乐史

    第二部分:外国音乐史

    第三部分:音乐制作基础

    第四部分:计算机基础(内容: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办公系统、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编程)

    第五部分:将所给钢琴谱片段(6小节左右),改编成双管编制的乐队总谱

     

    2、专业主课:430“音频技术与电子音乐” (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声学(50分,内容包括:声学基础、室内声学、乐器声学分类、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

    第二部分:音频技术(50分,内容包括:拾音、调音、处理、缩混、扩声)

    第三部分:MIDI系统(50分,内容包括:设备及连接、通讯原理、音源插件、音序器技术及应用)

    复试:

    1、笔试:529“音乐音响分析与制作”(满分100分,3小时),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音响综合分析(满分40分,答题时间约60分钟):对所给的约三分钟左右的乐谱与音响,从曲式结构、音响布局、录音技术、处理特点等方面进行纲要式的综合分析

    第二部分:电子音乐制作(60分,答题时间约120分钟):根据所给的音乐或音响素材进行电子音乐设计,写出1分半左右长度音乐的缩编谱或设计方案,在自选的音乐软件上制作音乐,并刻录成数据CD。自选软件和插件须在复试前加以说明,可安排试机时间。

    2、口试:自选乐器与曲目演奏、视奏或即兴演奏;专业常识问答(抽签2题作综合问答);自由问答。

    另:提交作品1-2部,介绍个人学习经历、研究目标、创作与制作等基本情况。

     

    (二)录音艺术研究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 (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制作基础、计算机基础、配器五部分:

    (共答两部分)必答音乐制作基础部分,选答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计算机基础、配器中的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音乐史

    第二部分:外国音乐史

    第三部分:音乐制作基础

    第四部分:计算机基础(内容: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办公系统、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编程)

    第五部分:将所给钢琴谱片段(6小节左右),改编成双管编制的乐队总谱

    2、专业主课:431“音频技术与录音艺术” (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声学(50分,内容包括:声学基础、室内声学、乐器声学分类、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

    第二部分:音频技术(50分,内容内容:拾音、调音、处理、缩混、扩声)

    第三部分:数码录音(50分,内容内容:设备及连接、数字音频原理、效果插件、音频工作站技术及应用)

     

    复试:

    1、笔试:530“音乐音响分析与合成”(满分100分,3小时),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音响综合分析(40分,答题时间约60分钟):对所给的、约三分钟左右的乐谱与音响,从曲式结构、音响布局、录音技术、处理特点等方面进行纲要式的综合分析

    第二部分:多轨音响合成(60分,答题时间约120分钟):用所指定的多轨音频或MIDI文件,在自选的音乐软件上进行缩混、母带制作,并刻录成数据CD。自选软件和插件须在复试前加以说明,可安排试机时间。

    2、口试:自选乐器与曲目演奏,也可用“音响听辨”作为替代(抽签2题作答:声音主观评价、录音技术特征、音乐基本感受、音乐风格辨认);专业常识问答;自由问答。

    另:提交作品1-2部,介绍个人学习经历、研究目标、创作与制作等基本情况。

     

    (三)音乐剧作曲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 (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制作基础、计算机基础、配器五部分:

    (共答两部分)必答配器部分,选答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制作基础、计算机基础中的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音乐史

    第二部分:外国音乐史

    第三部分:音乐制作基础

    第四部分:计算机基础(内容: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办公系统、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编程)

    第五部分:将所给钢琴谱片段(6小节左右),改编成双管编制的乐队总谱

    2、专业主课: 432“音乐剧唱段写作”

    复试:

    1、笔试:531“爵士和声与音响”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爵士和声分析

    第二部分:音乐音响综合分析(对所给的、约三分钟左右的乐谱与音响,从曲式结构、音响布局、录音技术、处理特点等方面进行纲要式的综合分析

    2、口试:音乐剧知识及其思考,含乐器演奏。

     

    (四)音乐戏剧研究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 (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制作基础、计算机基础、配器五部分:

    (共答两部分)必答外国音乐史部分,选答中国音乐史、音乐制作基础、计算机基础、配器中的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音乐史

    第二部分:外国音乐史

    第三部分:音乐制作基础

    第四部分:计算机基础(内容: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办公系统、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编程)

    第五部分:将所给钢琴谱片段(6小节左右),改编成双管编制的乐队总谱

    2、专业主课: 433“音乐戏剧史论基础”

     

    复试:

    1、笔试:532“音乐分析基础C”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和声分析

    第二部分:曲式分析

    2、口试:含乐器演奏,乐器自选

    另:复试时需提交一篇论文(5000字以上)及一篇译文(2000字以上)

     

    (五)通俗音乐研究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 (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制作基础、计算机基础、配器五部分:

    (共答两部分)必答外国音乐史部分,选答中国音乐史、音乐制作基础、计算机基础、配器中的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音乐史

    第二部分:外国音乐史

    第三部分:音乐制作基础

    第四部分:计算机基础(内容: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办公系统、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编程)

    第五部分:将所给钢琴谱片段(6小节左右),改编成双管编制的乐队总谱

    2、专业主课: 434“通俗音乐研究”

    复试:

    1、笔试:532“音乐分析基础C”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和声分析

    第二部分:曲式分析

    2、口试:含乐器演奏,乐器自选

    另:复试时需提交一篇论文(5000字以上)及一篇译文(2000字以上)

     

    (六)音乐剧声乐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 (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制作基础、计算机基础、配器五部分:

    (共答两部分)必答外国音乐史部分,选答中国音乐史、音乐制作基础、计算机基础、配器中的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音乐史

    第二部分:外国音乐史

    第三部分:音乐制作基础

    第四部分:计算机基础(内容: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办公系统、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编程)

    第五部分:将所给钢琴谱片段(6小节左右),改编成双管编制的乐队总谱

     

    2、专业主课:435“音乐剧声乐”,具体要求如下:

    自选不同风格的中外代表歌曲8首。其中百老汇音乐剧歌曲4首,国外歌剧1首,国外艺术歌曲1首,中国歌曲2首。

    复试:

    1、笔试:526“和声与曲式”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50%)

    第二部分:和声(50%)

    2、口试:不含乐器演奏

     

    (七)现代器乐(含双排键、打击乐、古典吉他、巴扬手风琴)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3“应用音乐综合理论” (满分150分,3小时),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制作基础、计算机基础、配器五部分:

    (共答两部分)必答外国音乐史部分,选答中国音乐史、音乐制作基础、计算机基础、配器中的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音乐史

    第二部分:外国音乐史

    第三部分:音乐制作基础

    第四部分:计算机基础(内容: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办公系统、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编程)

    第五部分:将所给钢琴谱片段(6小节左右),改编成双管编制的乐队总谱

    2、专业主课:436“现代器乐演奏”,具体要求如下:

       双排键

    演奏巴赫大型管风琴作品1首(不少于6分钟);演奏本人独立创作的作品1首(风格不限,不少于5分钟);演奏本人改编或编曲的乐曲2首(中外不限,2首总时间不少于10分钟);即兴演奏作品1首(考试当天发布考题并给予一定练习时间)。注:除即兴演奏外,考生所有考试曲目的曲谱均需在考试当天领取即兴演奏考题时提交。

      打击乐

                西洋打击乐:自选小军鼓乐曲一首(如芬克第一组曲或相等难度以上),

    自选定音鼓乐曲一首(如卡特组曲或相等难度以上),

    马林巴乐曲两首: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一首;近现代作曲家作品一首。

    钢琴程度较好者可加试740程度以上作品一首

                中国打击乐:自选中国大鼓乐曲一首(如夜深沉或相等难度以上)

                            自选小军鼓乐曲一首(如芬克第一组曲或相等难度以上)

                            自选中国打击乐作品一首(如快鼓段,龙腾虎跃或相等难度以上)

                            自选马林巴或定音鼓作品一首

                            钢琴程度较好者可加试740程度以上作品一首

     

     

    古典吉他

               巴洛克时期:任选一首巴赫鲁特琴组曲(全曲)或前奏、复格与快板(BWV.998)

               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变奏曲或幻想曲(如:索尔、阿瓜多、朱利亚尼、帕格尼尼、柯斯特、梅尔兹、雷冈迪等作曲家的主要作品)

               吉他协奏曲:任选一首20世纪吉他协奏曲的两个乐章(如:罗德里哥、泰德斯可、维拉罗伯士、庞塞、布罗威、阿诺德等作曲家的作品)

               自备钢琴或双排键伴奏

      巴扬手风琴

               演奏斯卡拉蒂奏鸣曲一首;巴赫平均律或大型管风琴作品一首,原创多乐章作品一首(完整演奏)

               技巧性乐曲、抒情性乐曲、近现代乐曲各一首,现场抽考部分曲目

    复试:

    1、笔试:526“和声与曲式”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50%)

    第二部分:和声(50%)

    2、口试:不含乐器演奏

     

    五、声乐表演艺术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4“中外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2、专业主课:437“声乐演唱A”

               美声:考试自选不同风格的中外代表歌曲共8首。外国歌曲中应有西欧古典及近代歌剧选曲2首,艺术歌曲2首;抽考其中若干。现场指定视谱演唱新歌1~2首。

    民声:考试自选不同风格的中国创作歌曲,中国古典歌曲,中国歌剧选曲,民歌改编歌曲或戏曲等共8首;抽考其中若干。现场指定视谱演唱新歌1~2首。

    复试:

    1、笔试:526“和声与曲式”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50%)

    第二部分:和声(50%)

    2、口试:不含乐器演奏

     

    六、钢琴表演艺术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4“中外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2、专业主课:438“钢琴演奏A”

    练习曲2首(包括1首肖邦练习曲)、复调作品1首、古典奏鸣曲1首、浪漫派乐曲、近现代乐曲,总时间不少于75分钟。现场抽考部分曲目。

     

    复试:

    1、笔试:526“和声与曲式”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50%)

    第二部分:和声(50%)

    2、口试:面试和视奏(20分钟)

     

    七、西洋管弦乐表演艺术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4“中外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2、专业主课:439“西洋管弦乐演奏A”,具体要求如下:

    小提琴

    自选大型协奏曲第一乐章,自选巴赫《奏鸣曲》中Adagio及Fuga或Chaconne中的1 首,任选帕格尼尼随想曲1首。

    中提琴

    自选巴托克、华尔顿协奏曲,亨德米特《天鹅》或布鲁赫(Bruch)《大组曲》中的第一乐章,自选巴赫组曲中任何1首的前奏曲,瑞格(Reger)3首组曲中任选快、慢各1段。

    大提琴

    自选练习曲1首,选自Piatti《12首随想曲》中的第3、5或7;巴赫《组曲》第4、5、6中任选1首前奏曲;海顿D大调协奏曲Op.101第一乐章。自选大型协奏曲1首(考试时当场指定第一或第二、三乐章),中国作品1首,外国技巧性乐曲1首(如波帕尔《精灵舞曲》、福瑞《蝴蝶》、韦柏《柔板与回旋曲》等)。

    低音提琴

    练习曲选自南尼十首练习曲中1首;巴赫《组曲》中波列舞曲;选自大型协奏曲或奏鸣曲1首(完整三个乐章);中国作品1首;外国技巧性乐曲1首(如:格里埃尔的塔兰泰拉舞曲)。

    竖琴

    任选一条Bach-Grandjany练习曲两首不同风格的大型作品,例如Faure Impromptu、Hindmith Sonata;任选Debussy、Ravel、Mozart竖琴协奏曲一首。

    乐器修造艺术

    初试:

    1、携自己制作的提琴一把,由主考教师对其制作工艺和音色进行评分。

    2、提琴制作操作技能考试

    (注:第1项所携提琴必须是考生本人制作的。若有作伪情况,取消所得分数)

    具体要求:1、对考生所制提琴的工艺进行评分。根据其制作工艺、油漆、装配、琴的总体印象给出考分。此部分占50%。

              2、选择提琴制作中重要的一个制作技能(一般在2小时之内)进行考试。根据考生对工具的运用与掌握、操作程序的规范与合理、制件的水准、总体印象给出考分。此部分占50%。

    复试口试:主要内容为提琴制作的历史、提琴制作的主要程序、油漆知识、提琴的修复等专业知识。通过口试考察考生的理论基础、逻辑思维、表达能力与思维灵敏度,并据此给出考分。

    管乐(铜、木管)

    抽试任何一种大、小调音阶琶音(小号专业加试自选《“科拉”能手练习曲》1首),自选中型奏鸣曲、协奏曲等乐曲1首(演奏10分左右),曲目以浪漫、近代及现代风格为主。

    复试:

    1、笔试:531“和声与曲式”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50%)

    第二部分:和声(50%)

    2、口试:不含乐器演奏

     

    八、民族管弦乐表演艺术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4“中外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2、专业主课:440“民族管弦乐演奏A”,具体要求如下:

    二胡

         自选较高难度练习曲1首;

    自选传统曲目及刘天华华彦钧创作乐曲1首;

    指定演奏:《长城随想曲》三、四乐章以及考生自选的王建民三首二胡狂想曲中的一首;

    当场视谱演奏。

    古筝

         自选不同传统流派古典筝曲2首,创作筝曲3首,自选一种传统筝曲流派或典型筝曲演奏技法分析论文1篇,五线谱视奏。

    琵琶

         传统作品在下列作品中任选1首(《月儿高》、《平沙落雁》、《陈隋》、《汉宫秋月》、《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虚籁》、《改进操》、《十面埋伏》、《武林逸韵》、《陈春元和番》),20世纪80年代以后创作的作品任选1首,自选作品2首。

    柳琴、中阮

    柳琴: 建国以来创作或改编的乐曲3首;大型创作乐曲(如《满族风情》、《江月琴声》)1首;指定演奏《剑器》。

    中阮: 以传统演奏技法为主。自选不同风格流派的乐曲(如《丝路驼铃》、《游泰山》、《松风寒》)3首;大型创作乐曲(如协奏曲《山韵》)1首;现代阮演奏技法1首(如协奏曲《云南回忆》,考试时当场指定第一或第二、三乐章)。

    古琴

    指定曲目(任选3首):《流水》、《广陵散》、《潇湘水云》、《渔樵问答》、《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梅园吟》、《梅花三弄》、《欸乃》;

    自选曲目1首(可包括现代作品),时间不少于5分钟

    唢呐

    指定曲目:一枝花(任同祥曲)、怀乡曲(吉喆曲)、豫西二八板(河南豫剧、郝玉岐改编)

    自选曲目一首(5分钟左右)

    笛子

    传统曲目2首(其中指定曲目与自选曲目各1首),传统指定曲目《鹧鸪飞》――赵松庭编曲,詹永明订谱版

    创作曲目2首(其中指定曲目与自选曲目各1首),创作指定曲目《兰花花(笛子协奏曲)》――关铭曲,詹永明编曲

         抽试任何一种大小调单音音阶(2个八度);自选不同流派乐曲(如《凤凰展翅》、《晋调》、《微山湖船歌》、《挑担茶叶上北京》、《天鹅畅想曲》)3首,曲目体现以传统演奏为主;自选加键半音笙演奏的乐曲(如《蝴蝶恋花》、《欢乐的草原》、《傣乡风情》、《远草赋》)2首,曲目体现笙的多声、复调演奏技法;考查五线谱视奏。

    复试:

    1、笔试:531“和声与曲式”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50%)

    第二部分:和声(50%)

    2、口试:不含乐器演奏

     

    四、音乐教育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6“音乐教育综合理论”(满分150分,3小时),在以下的四个门类中选择三项作答,但不得选择属于自己主课的门类。

    a) 教育心理学

    b) 音乐教育史

    c) 音乐教学法

    d) 音乐教育学原理

    2、专业主课: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初复试科目

    复试:

    1、笔试:533“音乐体裁与风格”

    2、口试: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初复试科目,公开课测试曲目于考前一周公布。

     

    五、表演史论与教学法

    (一)钢琴艺术理论研究

         初试:

    1、专业基础课:315“英语钢琴艺术理论文献阅读”

    2、专业主课:447“钢琴演奏B”,具体要求如下:

    肖邦练习曲1首、巴赫平均律1首、古典奏鸣曲1首、浪漫派乐曲、近现代乐曲,总时间不少于45分钟。现场抽考部分曲目。

    复试:

    1、笔试:526“和声与曲式”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50%)

    第二部分:和声(50%)

            612“钢琴艺术理论命题写作”包括钢琴艺术史、钢琴演奏理论

    2、口试:不含乐器演奏

     

     

    (二)钢琴教学法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4“中外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2、专业主课:448“钢琴演奏C”,具体要求如下:

    肖邦练习曲1首,巴赫平均律1首、古典奏鸣曲1首、浪漫派乐曲、近现代乐曲,总时间不少于60分钟。现场抽考部分曲目。

    复试:

    1、笔试:534“音乐专业基础及教育理论”,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教育及教育理论(50%)

        第二部分:和声与曲式分析(50%)

    2、口试:含公开课测试、试奏。公开课测试给学生上20分钟公开课,曲目考前一周公布。

     

    (三)声乐教学法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4“中外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2、专业主课:449“声乐演唱B”,具体要求如下:

    美声:考试自选不同风格的中外代表歌曲共8首。外国歌曲中应有西欧古典及近代歌剧选曲2首,艺术歌曲2首;抽考其中若干。现场指定视谱演唱新歌1~2首。

    民声:考试自选不同风格的中国创作歌曲,中国古典歌曲,中国歌剧选曲,民歌改编歌曲或戏曲等共8首;抽考其中若干。现场指定视谱演唱新歌1~2首。

    复试:

    1、笔试:534“音乐专业基础及教育理论”,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教育及教育理论(50%)

        第二部分:和声与曲式分析(50%)

    2、口试:含公开课测试,给学生上20分钟公开课,曲目考前一周公布。

     

    (四)钢琴即兴演奏与教学研究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4“中外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2、专业主课:450“和声写作与演奏”,包括两个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键盘和声(演奏)

    1)和弦连接(3—4题)

    2)移调(1题,三升三降调性以内)

    3)旋律编配(1首)

    4)歌曲编配与演奏(1首)

    (考生有45分钟准备时间)

    第二部分:经典音乐作品听辨与和声写作

     

    复试:

    1、笔试:534“音乐专业基础及教育理论”,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教育及教育理论(50%)

        第二部分:和声与曲式分析(50%)

    2、口试:含钢琴演奏、试奏及即兴演奏,具体要求如下:

    1)钢琴演奏:肖邦练习曲一首,自选乐曲1首或奏鸣曲快板乐章一个乐章 (古典乐派,浪漫派,现代风格任选)

    2)试奏:现场试奏钢琴独奏曲或中外艺术歌曲伴奏谱1首(考前准备5分钟)

    3)即兴演奏:根据提供的动机,即兴创作演奏1首2分钟以上长度的乐曲(考前准备5 分钟)

     

    (五)西洋管弦乐教学法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4“中外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2、专业主课:442“西洋管弦乐教学”,具体要求如下:

    小提琴

    帕格尼尼随想曲1首、自选大型协奏曲第一乐章,自选巴赫“奏鸣曲”或 “组曲”中有对比情绪的两段。

    其他方向:同西洋管弦乐表演艺术相应的曲目要求

    复试:

    1、笔试:534“音乐专业基础及教育理论”,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教育及教育理论(50%)

        第二部分:和声与曲式分析(50%)

    2、口试:含公开课测试、试奏。公开课测试给学生上20分钟公开课,曲目考前一周公布。

     

    (六)民族管弦乐教学法

    初试:

    1、专业基础课:714“中外音乐史论”

    2、专业主课:452“民族管弦乐教学法”,具体要求如下:

    琵琶

    自选不同风格的作品6首,具体要求如下:不同传派的代表作品2首,地域性风格的作品1首,20世纪80年代以后创作的作品1首,自选2首。现场抽考其中部分曲目。

    其他方向:同民族管弦乐表演艺术相应的曲目要求

    复试:

    1、   笔试:534“音乐专业基础及教育理论”

    第一部分:音乐教育及教育理论(50%)

        第二部分:和声与曲式分析(50%)

    2、口试:含公开课测试,给学生上20分钟公开课,曲目考前一周公布。

     

     

    附录五:参考书目

     

    01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夏野,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
    《律学》,缪天瑞,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第三版。

    02乐律学:
    《王光祈音乐论著选集》,冯文慈 俞玉滋选注,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
    《律学》(第三次修订版),缪天瑞,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中国古代乐律学》,黄翔鹏,《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词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年;
    《中国乐律学探微》,陈应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0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
    《中国当代音乐》,梁茂春,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

    04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袁静芳,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05东方音乐研究:
    《东方音乐文化》,俞人豪、陈自明,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中外音乐交流史》,冯文慈,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06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简编》,沈旋、谷文娴、陶辛,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07作品分析
    《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钱仁康、钱亦平,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08和声风格分析
    《二十世纪和声》,文森特·佩尔西凯蒂,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
    《西方音乐的风格与流派》,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1992年。

    10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炤,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音乐美学教程》,张前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11民族音乐学:
    《音乐与文化》,洛秦,西泠印社出版社,2001年;
    《心&音.com-世界音乐人文叙事》,洛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新格罗夫·民族音乐学》最新版;
    《音乐学概论》,俞人豪,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东亚乐器考》,林谦三,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第二次印刷;
    《民族音乐学译文集》,董维松、沈怡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

     

    12乐器学:

    《世界乐器》,鲁思·米德格雷等编著,关肇元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东亚乐器考》,林谦三,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第二次印刷;

    《中国乐器大典》,乐声,民族出版社。

    13音乐批评:

      《音乐批评学》,明言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临响乐品》,韩锺恩,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4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田联韬主编

    19复调技法研究:
    《作曲基本技法》,勋伯格,上海文艺;
    《作曲技法》(共三卷),兴德米特,人民音乐;
    《自由作曲》,申克,人民音乐;
    《赋格曲写作》,陈铭志,上海文艺;
    《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陈铭志,人民音乐;
    《二十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徐孟东,人民音乐。

    20复调史论研究:
    《复调写作基础教程》,陈铭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
    《赋格曲写作》,陈铭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复调论文集》,陈铭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R.Madeloy , Helps to Fugue Writing Based on Bach , 1930;
    Kent Kennan , counterpoint , Prentice-Hall Inc , 1987;
    Felix Salzer & Carl Schachter , Counterpoint in Composition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1969。

    21音乐分析研究:
    《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钱仁康、钱亦平,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音乐分析基础教程》,彭志敏,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自由作曲》,申克尔(陈世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22和声史论研究:
    《和声论文集》,桑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欧洲早期和声的观念与形态》,戴定澄,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当代和声》,卡纳,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
    《传统和声学》,亨德米特;
    《调性、无调性、泛调性》,雷蒂,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格里格和声研究》,艾贝;
    《拉赫马尼诺夫和声研究》,华瘁康;
    《二十世纪和声:音乐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美〕文森特·佩尔西凯蒂(刘烈武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8月;
    William C·Mickelsen , Hugo Riemann’s Teory of Harmony and History of Music Theory ,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Lincoln and London;
    Walter Piston , Harmopny , W.W.Norton & Company.Lnc.New York , 1976;
    Arnold Schoenberg , Theory of Harmon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978;
    Arnold Schoenberg , Structural Functions of Harmony , W.W.Norton & Company.Lnc New York.London;
    Jean-Philippe Rameau , Treatise on Harmony , Dover Publigations , Inc , 1971;
    Robert W. Ottman , Advanced Harmony , Prentice-Hall , Inc. ,
    Englewood Cliffs , New Jersey , 1984;

    Heinrich Schenker , Harmony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3和声技术研究:
    《律学》,缪天瑞;
    《汉族调试及其和声》,黎海英;
    《调式及其和声法》,马德莱·理查林;
    《音乐织体学纲要》,徐源;
    《和声学教程》(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卷),桑桐;
    《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库斯卡特;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交响曲分析
    《20世纪和声和――音乐创作的理论与实践》,文森特·佩尔西凯蒂
    《和声与结构功能》,勋伯格;
    《近现代和声思维发展概论》,汪成用;
    《当代和声――20世纪和声研究》,M·卡纳;
    《论西方三种和声作法》犬·霍罗得夫。

    24配器技术研究:
    《交响配器法》,瓦西连科;
    《管弦乐法原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管弦乐法配器教程》,杨立青,(即将出版)。

    26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单声部视唱教程(下册)》第八章(上音);
    《带伴奏视唱曲80首》,周温玉;
    《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许敬行。

    30音乐戏剧研究:
    《音乐剧――我为你疯狂》,居其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音乐剧》,鲁狄杰·伯林(高放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8月。

    31通俗音乐研究:
    《流行音乐手册》,陶辛,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钟子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

    27电子音乐设计、28录音艺术研究:
    《计算机音制作与数字音频》,上海大学出版社;

    《律学》,缪天瑞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电影电视声音——录音技术与艺术创作》,[美]霍尔曼著,姚国强等译,华夏出版社;

    或《音乐声学》《拾音技术》《录音技术》《扩声技术》《数字音频工作站》,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文科大学计算机》,卢湘鸿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科《高等数学》 可参考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的相关资料

    38音乐审美心理学:
    《审美心理学》,杨思寰,东方出版社,1991年;
    《心理学原理》,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黑龙江出版社,1986年;
    《审美意识系统》,杨春时,花城出版社,1986年;
    《艺术魅力的探寻》,林宅兴,四川出版社,1985年;
    《艺术视听觉心理分析》,〔奥〕埃伦茨维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韩宝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
    《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炤,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音乐审美心理概述》,林华,《音乐艺术》,1987年第1期;
    《丑、丑感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运用》,林华,1988年第1期;
    《用创造心理学指导复调教学》,林华,《音乐艺术》,1988年第2期;
    《音乐听知觉的内部矛盾》,林华,《音乐艺术》,2002年第3期;
    《音乐能力心理学》,〔俄〕捷普洛夫著(孙晔译)。

    39音乐教育史:

    《中国新音乐史论》,刘靖之,台湾耀文事业有限公司;

    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马达,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教育史研究》,马东风,京华出版社;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修海林,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增订本),孙继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40音乐教育综合教学法:
    The New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Richard Colwell, Carol Richards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高荻保治,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郁文武、谢嘉幸,高等教育出版社;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妲娜,上海教育出版社;

    《科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杨立梅,上海教育出版社;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蔡觉梅,上海教育出版社;

    41音乐教育比较研究:
    《当代音乐教育》,迈克尔·L·马克,文艺出版社;

      《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教育的哲学》,贝内特·雷默,人民音乐出版社;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妲娜,上海教育出版社;

    《科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杨立梅,上海教育出版社;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蔡觉梅,上海教育出版社;

      《苏联音乐教育――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魏煌,上海教育出版社;

      《外国儿童音乐教育》,尹爱青,上海教育出版社;

    42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
    《理解课程》;

      《综合课程论》;

       国家中学音乐、艺术课程标准及相关法令法规;

    The New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Richard Colwell, Carol Richards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43音乐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7钢琴即兴演奏与教学研究:
    《键盘即兴弹奏指南》,孙维权;
    《键盘和声学教程》,略林佽(匈牙利)。

    711音乐学综合理论:
    1、西方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简编》,沈旋等,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2、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夏野,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修订本;
    3、音乐美学:《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炤,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音乐美学教程》,张前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4、世界音乐:《心&音.com-世界音乐人文叙事》,洛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东方音乐文化概论》,俞人豪、陈自明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5、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袁静芳,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411、412音乐分析基础A、B:
    曲式分析(70%):《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钱仁康、钱亦平,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和声分析(30%):《和声学教程》,桑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712作曲综合理论:
    名词解释:《西方音乐史简编》,沈旋等,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外国音乐辞典》,钱仁康等;《外国现代音乐欣赏辞典》,罗忠熔主编;《现代音乐辞典》,余秋雨主编。

    714中外音乐史论: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夏野,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

        《中国当代音乐》,梁茂春,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

        《西方音乐史简编》,沈旋、谷文娴、陶辛,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袁静芳,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716音乐教育综合理论:
    《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教育手册》,余丹红,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音乐教育史研究》,马东风,京华出版社;

        《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刘沛,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乐审美心理学》,林华,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教与学的心理学》,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赵宋光,上海音乐出版社;

    533音乐体裁与风格、534音乐专业基础及教育理论:

    《西方音乐史》,格劳特, 人民音乐出版社;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保罗.亨利.朗, 人民音乐出版社;

    《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钱亦平、王丹丹,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和声学》,斯波索宾,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古代音乐史》,夏野,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

    《专业音乐教育学导论》,张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此书可在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找到);

    《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邮寄地址: 上海市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邮编: 200031

    电话/传真:021—64330407,021—64370137转2083,021-64740853

    联 系 人: 李易、卢文静、邓佳、王明华

        址: www.shcmusic.edu.cn     www.shcmusic.cn

    电子邮箱: yjsc@shcmusic.edu.cn

    交通路线: 地铁1号线常熟路站、陕西南路站;公交42、45、96、926、911、920路

    分享到:


  •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